蔡 伦(65-121)
纸的发明者。东汉耒阳人。字敬仲。11岁入宫为小黄门。转中常侍,参预朝政大事。后加位尚方令,主持宫廷器用的制备。西汉后期,蔡伦吸取前人经验,采用树皮、麻头、破布、渔网为原料,制纸并获成功。人称蔡侯纸。东汉元初元年(114)封龙亭侯。永宁二年(121),安帝追究祖母宋贵人被害一事,被牵连服毒自杀。
蒋 琬(?-246)
湖南古代第一位宰相。三国湘乡人。字公琰。少以才名闻于郡县。随刘备入蜀,为什邡令。刘备称汉中王,征为尚书郎。后主时,诸葛亮辟为东曹椽,举茂才,迁参军,又迁长史,
加抚军将军。诸葛亮卒,进尚书令,迁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后封为安阳亭侯,接替诸葛亮为承相。《全三国文》载有《丧服要纪》1卷,并辑录荐《董允表》、《承命上疏》二文。清末陈运溶辑刊的《麓山精舍丛书》收入《蒋恭侯集》1卷。
欧阳询(557-641)
唐初学者,书法家。临湘(今长沙)人。幼小为江总收养。江教以经史文学。隋时曾官太常博士。入唐任给事中、银青光禄大夫、弘文馆学士等职,封渤海县男。主编《艺文类聚》。精研书法,人称楷书“翰墨之冠”,与虞世南、褚遂良、薛稷并称为“唐初四大书家”,其正书称“欧体”。作品传世有《卜商贴》、《张翰帖》等墨迹,碑刻有《九成宫泉铭》、《皇甫诞碑》等,书法著作有《传授诀》、《用笔论》等。
怀素(715-785)
唐草书大师。僧人。长沙人。字藏真,俗姓钱。幼年出为僧。好草书。相传家贫,无纸可书,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,取叶代纸以习书。号居室为绿天庵。精勤学书,秃笔成冢。性嗜酒,喜作狂草,自信得草书三味。与张旭齐名,世形“颠张醉素”。传世真迹有《食鱼帖》、《论书帖》、《苦笋帖》、《自叙帖》,刻本有《圣母帖》、《干字文》等
李群玉(813-?)
唐诗人。澧州(今澧县)人。字文山。喜吟诗,喜吹笙,工书法,携诗入京应试,未及第。裴休任湖南观察使,廷至幕中。大中八年(854)以布衣游长安,进诗于宣宗,授弘文馆校书郎。不久去职。其诗工于五言古,多为登山临水、怀人送归之作,抒写旅愁怀,尤为擅长。有《李群玉集》传世。
刘蜕(生卒年不详)
唐文学家。长沙人。唐大中四年(850)进士。前此30年长沙无进士,以此人称刘为“破天荒”。节度使崔铉特赏给“破天荒钱”70万贯,以示奖励。曾任左拾遗。咸通五年(864),受诬被贬为华阳令。喜文学,尤以散文名于世。有《刘蜕集》6卷存世
齐 己(863-937)
唐诗人。僧人。益阳人。俗姓胡,名得生。出家居大沩峒庆寺,后栖衡岳东林,自号衡岳沙门。五代后梁末帝贞明七年(921),赴四川,任龙兴寺僧正。颈有瘤,时人遂呼之为“诗囊”。虽出家,但其诗多富现实感,长于吟物,其《早梅》诗尤为人盛传。有《白莲集》10卷传世。
易元吉(?-1067 )
宋画家。长沙人。善绘花鸟动植物,尤长于画獐猿。早期专摹古人,后以自然为师,远游荆、湖,入万守山。由此体察益深,技艺日进。宋治平元年(1064),应诏为孝严殿画御座后大屏风,构图别致,声名大振。《宣和画谱》著录其作品245件,今存《聚猿图》、《猴猫图》等。
周敦颐(1017-1073 )
宋理学家。道州(今道县)人。字茂叔。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“濂溪”,故后世尊称“濂溪先生”。曾任州县官吏。其理学继承《易传》及道家某些思想,以太极为理,阴阳五行为气,变化无穷。以形成宇宙构成图式。以“诚”为“人极”,“主静”、“无欲”才能“立诚”,达到道德最高境界。为理学之创始人。著有《太极图说》、《通书》等,后人编有《周濂溪先生全集》13卷。
钟 相(?-1130)
杨 么(?-1135 )
宋农民起义领袖。鼎州武陵(今常德)人。自北宋政和元年(1111)始,利用巫教组织农民。在洞庭湖区各州县倡导和宣传“等贵践,均贫富”主张,发动群众“入法”,组织秘密社团,自称老爷,亦称齐天大圣。以武陵县水连村为根据地,集聚力量达20年之久。事败,被俘牺牲。所部由杨么等领导继续斗争。宋农民起义领袖。龙阳(今汉寿)人。随钟相起义,为首领之一。钟相牺牲后,被推为总首领,号大圣天王。绍兴五年(1135)被牛皋擒获,遇害。不久为岳飞平定。
欧阳玄(1273-13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