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冈作为中国革命三大策源地之一,是著名的“名人故里、教育之乡”。在这里,以“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”为标志的红色历史,以巍峨壮丽的大别山为特色的绿色生态,和以明代医圣李时珍、活字印刷鼻祖毕升等名人巨匠为代表的古色人文,共同构成黄冈“红色、绿色、古色”的三色旅游格局。
“大别山水,人文黄冈”全面展现黄冈大别山神奇秀美的山水,绚丽多彩的民俗民情和光辉灿烂的文化。黄冈主会场与红安、罗田、英山、蕲春、黄梅五个县分会场模式,上下结合,整体联动。
五个县市分会场,县县有特色,场场有看点。红安——红色记忆。将军后代艺术团走进将军县,红歌唱响大别山;罗田——大别神韵。登临大别主峰,感受天堂氧吧;英山——茶乡放歌。茶道表演,茶歌对唱,茶乡诗情,茶香醉人;蕲春——医圣遗风。百名中医医圣故里行,千人祭拜医圣李时珍;黄梅——祖庭重辉。万人祈福,共享太平。
中共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在开幕辞中表示,黄冈将进一步打造大别山旅游品牌,把旅游业作为老区发展的重要引擎,着力加强区域协作和招商引资,促进黄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。
站在高点
尽管资源丰富,但过去旅游业只是黄冈经济的“搭头”。2006年前,黄冈仅有3个3A级景区。
如何变区位优势、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、经济优势?黄冈首先转变理念,站在高点,重新定位旅游业。旅游业是最契合“两型社会”建设要求的新兴产业,也是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。
2007年8月,黄冈出台了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。黄冈首次把旅游产业提升到了发展战略层面。全市“一区两带”总体战略思路中,“一区”即临港(武汉新港)经济区;“两带”即沿江经济带、大别山红色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。据测算,黄冈大别山年可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,创旅游收入100亿元以上,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500亿元以上,潜力巨大!
加快旅游业发展,成为黄冈各级领导的共识。2008年,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两次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,深入大别山区调研景区建设和开发工作。当年,市长刘雪荣3次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,专题研究旅游工作,还主持了全市旅游工作麻城现场会。黄冈县市的主要领导,也是亲力亲为抓旅游。
为搭建投融资平台,加快旅游经济带建设,黄冈市、县两级政府共12个股东单位共同出资,成立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。市里还成立了由市长牵头的旅游产业委员会。
对黄冈旅游业,湖北省委、省政府更是寄予厚望,两次召开由省长主持的大别山旅游开发现场办公会,出台系列扶持政策。即将举行的“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”,作为省级节会,以省政府名义举办,体现了省委、省政府对黄冈老区旅游业的重视与支持。